石寅研究员,现任半导体所高性能集成电路实验室主任、苏州中科半导体集成研发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孺子牛精神书写了一名员的无悔篇章。
2006年5月,一场重要的签约仪式正在半导体所三号楼会议室举行,中科院半导体所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合作,由苏州创投集团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在苏州建立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进行系列高端芯片研发技术的产业化。而双方合作的内容正是依托以石寅研究员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高端无线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性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提升我国在高端芯片设计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石寅1978年考入半导体所攻读研究生,师从我国晶体管及集成电路的奠基人及开拓者、微电子学领域的学术泰斗王守觉院士,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1992年评为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石寅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根据集成电路的发展的新趋势,果断决策,放弃了制作流程与工艺研究,集中精力结合工业部门规范的制作流程与工艺,研发高速数模混合芯片设计。2000年以后,研发团队继续沿着原有方向,加大了系统集成规模,在国家系列任务牵引下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增加了高速射频芯片的研发方向。这些工作均被IEEE的国际顶级的专业会议收录,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被IEEE VLSI 2005会议接收,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大陆在此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会后大会主席发来邀请,建议文章在顶级杂志IEEE JSSC 发表,2006年4月IEEE JSSC发表后,JSSC网站公布,文章成为2006年上半年最热门的阅读与下载的文章之一。
进入21世纪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猛,无线宽带通信开始成为新一代网络通信的主流发展趋势。石寅带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大量开展了与无线射频芯片相关的研发工作。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的通信射频芯片设计技术被认为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技术高地,之前一直牢牢掌控在少数几个国外大公司手里,虽然国内也有几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也曾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了研发,但是都无功而返,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科研人员缺少这一方面的技术积累,难以在核心问题上形成突破。石寅团队在此领域取得的系列突破性成果,不但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更引起了苏州工业园区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注意,他们意识到这里的商机和重要意义,并愿意拿出巨资进行合作,从此,石寅和他的团队走上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创业之路。
时至今日,苏州中科半导体集成研发技术中心在石寅研究员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已发展到80余人,陆续开发出了WLAN无线收发芯片、GPS接收机射频芯片、卫星数字电视接收芯片、数字移动电视射频芯片等四款高科技产品,有关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商业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所研发的GPS导航与定位芯片2009年实现量产化,被万利达(malata)等多家大型公司采用,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导航产品唯一选用的国产自主芯片。中科院院长在视察相关成果后,高兴的说:“这是一项可以真正的完成产业化的成果!”
石寅在多年的科研和教育工作中,培养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把严谨朴实的治学之道传给了他们。现在这些人中,有的在海外求学、工作,有的在高科技公司担任领军人物,而更多的人成为了科研院所的科研或者管理骨干,在为我国的微电子事业默默工作着。他带到苏州的20多个研究生,如今也成为了研发中心的骨干,他们所设计出的芯片代表着我国无线射频芯片的顶尖水平。
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石寅对他的学生倾注了无限的关爱,通过言传身教把对微电子学科的无限热爱、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眼光教给了他的一届又一届学生。
石寅深谙“因材施教”之道,他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详细考虑,制定一套特定的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学术根底,还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和思维模式,容易作出创造性的成果。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思维缜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不懈追求的科学品质与科学素养。他们在石寅的带领下,瞄准微电子学科的前沿领域,不断拓展学术空间,向着自主创新的目标奋进。
熟悉石寅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平易近人,低调严谨,谦逊随和,儒雅大度。“孺子牛”一词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从1978年考入半导体所开始至今,“冷板凳”一坐就是20多年,他默默承受着作科研的苦涩和寂寞,反而沉浸其中、自得其乐,从中品味出了人生的价值和乐趣。这种“冷板凳”精神源于他的个性和心境,也源于他对科研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他不畏艰难、刻苦攻关的精神影响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人也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折服,提起石寅也是有口皆碑。
石寅1976年加入中国。他用实际行动刻画出新时代科研战线上的优秀员形象。用他的话形容就是“不符合信仰的话一定不可以说,不符合员标准的事一定不可以做”。如今石寅在苏州的团队有员24人,占到30%。这是一支年轻的、富有活力的团队,石寅的精神在这里潜移默化地感动着这批年轻人。石寅就没有属于自身个人的时间和生活,不断来往于北京和苏州之间,在家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他几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到他最热爱的科研事业上来。他在苏州的团队中很多都是刚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石寅的带领下,加班加点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深夜的办公室里还经常是灯火通明,他们常常为得到一个实验数据几个晚上彻夜不眠。然而石寅还关注、推动着这个团队的思想建设,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过组织生活,学习文件,交流思想。先后有十几个年轻人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都表示要做像石寅老师那样的员。这正是一名优秀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深刻体现。正是这个团队研发出了我国多项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电子产品,在我国微电子事业的发展历史上谱写下了绚丽的篇章。石寅也以科研中惯有的追求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风格,连续多次被评为“半导体所优秀员”。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人员,石寅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突出的贡献向社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员,石寅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树立起了员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