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nm芯片的晶体管在实验室里以每秒万亿次的速度开关,人类对电子信号的捕捉能力,正成为芯片制程突破的命门。10月15日,新凯来子公司万里眼技术发布的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不是一场普通的产品发布会——这是中国在电子产业CT机领域,首次摸到国际顶尖水平的门把手。过去30年,中国电子企业买进口高端示波器要排队半年、支付3倍溢价,还得签禁止用于军工协议;如今90GHz带宽的突破,不仅让国产示波器从8GHz中低端跃升至90GHz高端阵营,更给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装上了关键齿轮。这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国产替代从能用上到能用好的质变。
在半导体产业的设备全家桶里,示波器的存在感似乎不如光刻机、EDA软件,但它却是芯片研发的眼睛。当芯片制程推进到3nm,晶体管沟道长度仅1纳米,电子信号传输速度接近光速,任何微小的信号失真都可能会引起芯片失效。此时,示波器的带宽就成了视力表——带宽不够,就看不清高速信号的真面目,研发检测根本无从谈起。
3nm制程研发需要捕捉皮秒级(万亿分之一秒)的信号抖动,这要求示波器带宽至少80GHz以上。中芯国际前研发高管李晋透露,2023年长江存储曾因进口60GHz示波器延迟交付,导致14nm DRAM研发停滞3个月。这不是个例:2024年中国进口高端示波器金额达52亿美元,其中60GHz以上产品均价是国产18GHz示波器的12倍,且核心参数被厂商刻意——比如禁止开启连续采样模式,限制对军工、航天领域的使用。
为什么西方厂商敢如此霸道?因为高端示波器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带宽每提升10GHz,需要突破磷化铟晶圆加工、高速ADC芯片设计、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等20多项核心技术,研发周期至少5年,投入超10亿元。而国际巨头是德科技(原安捷伦)、泰克,已垄断该领域70年,形成了技术壁垒+专利壁垒+生态壁垒三重封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一位工程师曾坦言:我们不是不想做高端示波器,而是2015年时连20GHz带宽的信号完整性算法都摸不透,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内市场80%的份额被西方厂商拿走。
翻开国产示波器的发展历史,更能看清90GHz突破的含金量。2010年,国内示波器厂商最高带宽仅8GHz,大多数都用在家电、消费电子等中低端领域;2018年,突破18GHz,可用于5G基站测试,但仍被排除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之外。而同期,是德科技已推出110GHz示波器,泰克、力科的产品也稳定在60GHz以上,形成国际领先60GHz+,国内最高18GHz的巨大代差。
这种差距背后,是技术代差的残酷现实。以带宽为例,示波器的带宽本质是信号捕捉速度——带宽越高,能看清的信号越快。3nm芯片的时钟频率已达3GHz,信号上升时间仅0.1皮秒,此时需要至少80GHz带宽才能避免信号失线GHz的示波器,面对这样的信号就像用座机拍高铁,只能看到模糊的残影。
那么,90GHz是怎么来实现跳级的?万里眼技术母公司新凯来的开发团队曾透露,他们用了6年时间攻克三大难关:一是自主研发磷化铟(InP)半导体材料,解决了高速信号传输中的损耗难题——传统硅基材料在90GHz频段信号损耗达50%,而磷化铟可将损耗控制在15%以内;二是突破400GS/s高速ADC芯片,实现每秒采样4000亿次,相当于1秒内拍完10万部高清电影的数据量;三是开发实时信号处理算法,解决了高速采样数据存储与分析的难题——90GHz示波器每秒产生的数据量超过1TB,普通计算机根本没办法处理,团队自研的压缩采样算法将数据量压缩100倍,实现了实时分析+无死区采样。
这些突破让国产示波器第一次站到了国际高端阵营的门口:90GHz带宽虽略低于是德科技的110GHz,但已超过泰克60GHz的主流产品,能满足3nm、5nm先进制程研发中信号完整性测试电源噪声分析高速接口验证等核心需求。用中芯国际一位研发人员的线nm芯片的高速互连信号,必须借是德科技的110GHz示波器,现在90GHz的国产设备完全够用,而且响应速度比进口设备快3倍——因为工程师就在深圳,有问题当天就能解决。
90GHz示波器的意义,远不止少花外汇那么简单。它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国产高端测试仪器的市场之门和生态之门。
从经济价值看,中国高端示波器市场规模已达300亿元,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过去,这块市场被是德、泰克、力科瓜分,国产厂商份额不足5%。而90GHz示波器的出现,将直接冲击60GHz以上高端市场——参考国产盾构机、核磁共振仪的替代路径,一旦技术差距缩小到20%以内,价格上的优势(国产设备预计定价为进口产品的1/3)和服务优势(本地化响应)将快速抢占市场占有率。有行业分析师预测:未来3年,国产高端示波器市场占有率有望从5%提升至30%,直接减少进口依赖超百亿元。
从产业安全看,高端示波器的自主可控,能避免关键设备断供风险。2022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新一轮制裁,明确限制向中国出口带宽超过30GHz的示波器,导致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的先进制程研发一度停滞。而90GHz示波器的量产,将彻底摆脱这一限制——据万里眼技术透露,目前已有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签订采购意向,首批设备将于2026年一季度交付,用于3nm逻辑芯片、232层NAND闪存的研发检测。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生态带动。高端示波器的研发,将拉动上游产业链的突破:比如磷化铟晶圆的国产化,可带动国内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发展;高速ADC芯片的自主化,能提升中国在数据转换器领域的技术水平;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的积累,可反哺5G基站、卫星通信等领域的信号测试需求。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颖曾表示:高端示波器就像产业锚点,它的突破将带动10个以上细致划分领域的技术升级,形成一点突破,多点开花的效应。
当然,咱们不可以忽视现实差距:90GHz虽已进入高端阵营,但与是德科技110GHz的顶尖水平仍有20GHz差距,且在长期稳定性、可靠性等软实力上,国产设备还需时间验证。是德科技的110GHz示波器已通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严苛认证,而国产90GHz示波器刚完成实验室验证,还需在实际应用中积累数据、优化算法。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厂商已经找到了追赶的方法论。回顾国产高端制造的突破史:从盾构机到核磁共振仪,从航空发动机到高端轴承,无一不是需求牵引+政策支持+企业攻关的结果。高端示波器也不例外——2021年,高速数字测试仪器被列入《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重点攻关项目,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专门设立测试仪器专项;新凯来等企业则通过产学研协同,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将高校的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工程化能力结合,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正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魏少军所言:先进制程的竞争,本质是设备-材料-工艺的协同竞争。90GHz示波器的突破,不是终点,而是中国测试仪器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起点。未来5年,我们不仅要追平110GHz的带宽记录,更要在核心算法、生态建设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因为真正的产业安全,不是能用上,而是能用好、能迭代。
当90GHz示波器的信号指示灯在实验室里亮起,它照亮的不仅是3nm芯片的研发路径,更是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的突围之路。过去,我们习惯了进口设备更可靠的惯性思维;现在,90GHz的突破告诉我们:只要肯在卡脖子领域扎下根去,10年、20年、30年,中国企业终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不是弯道超车的神话,而是笨功夫的胜利——是6年磨一剑的研发投入,是200多名工程师的日夜攻关,是把冷板凳坐热的产业定力。正如一位参与研发的工程师在朋友圈写的:我们造的不只是一台示波器,更是给中国半导体产业装上中国眼——让每一次信号跳动,都不再受制于人。
或许,这就是90GHz突破的真正意义:它让我们正真看到,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每个卡脖子的难题,都是中国企业向上攀登的台阶;而每一次突破,都在为中国智造赢得更广阔的天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对农村宴席类别、桌数、菜品费用等提出倡导性标准
专访真我徐起:携理光GR破局影像同质化,以街拍基因叩响4000-5000元高端市场
澎湃OS再次公布进展通报:小米17 Pro Max问题被解决,你遇到过吗
iPhone17 Pro系列机身褪色:没办法避免!库克:忙AI国行却陷难题!
华为Mate80大揭秘:四款机型+全新麒麟9030,Mate X7也来凑热闹!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